华侨大学“脆性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”教育部创新团队通过结题验收
2014-09-29访问次数:

    7月26日上午,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专家对华侨大学“脆性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”教育部创新团队进行结题验收。专家组经过各个环节的考察和认真评议,一致认为创新团队完成了预期目标,成绩优秀,同意通过验收。
   验收会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机电信息实验大楼举行。验收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教授,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教授、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部长贾振元教授、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处长石照耀教授、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刘兴军教授组成。丁汉院士担任验收组组长。
    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李人杰,华侨大学副校长、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徐西鹏教授,人事处、科技处、机电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及创新团队成员出席验收会。
    李人杰在会上首先介绍了教育部创新团队的发展历程,并对验收要求作了详细说明。
    创新团队带头人、华大机电学院黄辉教授从团队基本情况、主要研究内容、主要学术成就、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汇报,并回答专家组的提问。
   专家组认真听取汇报后,查阅了相关材料、实地考察了实验室建设情况,并与团队成员交流。经过评议,专家组对创新团队在资助期内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,一致同意通过验收。专家组指出,创新团队针对脆性材料加工机理及新工艺、超硬材料新工具、脆性材料加工新装备等进行了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,研究方向明确。开发的光电材料高效、精密磨粒加工技术、石材加工技术与相关装备具有重要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。专家组同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,建议团队加强学科交叉、进一步完善团队文化建设。
     徐西鹏感谢教育部科技司和专家组对创新团队的大力支持和指导,以及对团队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。他表示,团队将按照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、不断完善。
    据悉,华侨大学“脆性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”团队于2011年入选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”创新团队。经过三年的建设,该团队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方向:加工机理研究、金刚石工具制备研究、新型加工技术开发、新型加工装备开发,围绕石材加工技术、光电材料加工技术、新型金刚石工具制备技术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,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。建设期间,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科研项目30余项,共计纵向科研经费3000万元。2011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,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,发表学术论文87篇,其中被SCI、EI收录41篇次,获权专利6项,发明专利4项。团队加强对企业的服务,为企业新增产值超3亿元。团队先后入选“福建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”、“福建省海西产业人才高地”、“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学类优秀科研创新平台”,获准建设“石材产业加工技术及装备”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,“脆性材料加工技术”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“福建省脆性材料加工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通过验收。2014年成立了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,作为学校直属科研机构,统筹建设科研创新平台,探索团队管理的新模式。团队重视人才培养,指导博士后2名、博士研究生11名、硕士研究生89名。此外,团队学术交流广泛,举办了2场全国学术会议和1场海峡学术研讨会。
    目前,创新团队共有教授14名,副教授、讲师10名(涉及机械工程、仪器科学、材料科学、矿业工程多个学科)。其中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,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4名,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1名。

专家组考察“脆性材料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”

徐西鹏教授向专家组介绍“石材高效加工用金刚石磨粒工具关键技术及应用”项目

专家组听取总结汇报

验收会现场